天然礦泉水是在一定地質條件下形成的液體礦產資源,是無污染、天然、純凈、安全、衛生、健康的飲用水,不含致病菌和有害物質。從營養的角度來說,它含有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,符合人體的生理需求,可以調節人體的酸堿平衡。這些特征在飲用水中一般是不具備的。我國已經建立了一系列礦泉水水質檢測強制性標準。包括生產加工、設備維護、工廠環境要求、水質要求、儲運等詳細規定。
一、測試標準
1.礦泉水工廠的檢測標準可以主要參考GB19304- 2020 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包裝飲用水生產衛生規范》和GB 14881-2013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》;
2.礦泉水水質指標檢測標準參見GB8537-2020 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飲用天然礦泉水》。
3.礦泉水添加劑的檢測標準請參考GB2760-2014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》。
二、檢測項目
礦泉水水質檢測項目可分為三類:微量元素檢測項目、污染物檢測項目和微生物檢測項目。
1.微量元素的檢測
什么是微量元素?從生理角度來說,元素根據人體的含量分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。宏量占人體總重量的千分之一以上。碳、氫、氧、氮、鈣、鈉、鎂(占總重量的千分之一以下)等元素稱為微量元素。如鋰、鋇、鋅、碘、氟、鉻等。飲用天然礦泉水的主要特點是各種微量元素對人體健康有害。因此,在水處理過程中,必須保證微量元素不會按照國家標準《飲用天然礦泉水》規定的限值指數發生變化。微量元素的檢測指標主要包括鋰、鍶、鋅、偏硅酸、硒、游離二氧化碳、溶解總固體、
2.污染物極限指標的檢測
無菌包裝是食品飲料生產中控制污染物的重要措施之一。礦泉水生產也不例外。灌裝車間的空氣凈化是無菌包裝的關鍵,其作用是避免灌裝過程中細菌和霉菌的再次污染。污染物的檢測可以指導空氣凈化技術的改進,即控制空氣中塵粒濃度的技術。一般礦泉水生產過程中的凈化環境包括空氣溫度、濕度、含塵量、空氣流速、壓力、照明、潔凈室噪音、靜電等。測量污染物的指標包括銻、銅、鋇、總鉻、錳、鎳、銀,溴酸鹽、硼酸鹽、氟化物、耗氧量、揮發酚、氰化物、礦物油、陰離子合成洗滌劑、放射性物質等。
3.微材料極限指標的檢測
天然礦泉水通常不含微生物或含微生物很少。據報道,大多數取自水源的礦泉水樣品不到20個/毫升。這些細菌代表了主要的微生物群落。雖然這些天然細菌在自然環境中很少存在于地下水中,但它們在裝滿礦泉水后會迅速繁殖。除了原生動物外,還有一些物種被認為受到了礦泉水的污染,主要是在灌裝過程中從取水工具中吸收。水管、儲水罐、過濾和灌裝設備、瓶子、蓋子和污染路徑,以及礦泉水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也與原水的理化特性有關。如原水有機物、磷、氮、錳、鐵含量高,水流量小于12 m/s,水溫小于20度,持水時間長等。也是健康的產品根據國家標準GB 8537- 2020 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飲用天然礦泉水》,水源和罐頭食品的微生物菌群產品達到“雙零”。具體檢測指標包括大腸菌群、糞鏈球菌、銅綠假單胞菌和產氣莢膜梭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