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階段國內對生活飲用水開展衛生學評估,檢測的微生物指標具體有大腸菌群、耐高溫大腸菌群、大腸埃希菌,這類指標是糞便污染的指示菌。經典的傳統式方式為多管發酵法,其檢測周期較長,需2~5d,陽性結果需驗證試驗,促使實驗操作步驟較為繁瑣,不可以對生活飲用水的衛生學狀況作出迅速評估,尤其是在搶險救災特殊時期,如能完成微生物指標的實時監測,將很大地適用搶險救災工作的順利實施,有力確保廣大災區人民群眾生活飲用水的供水安全。西安程控定量封口機廠家覺得酶底物法作為一類快檢方式,其迅速簡單的特點可以不錯的彌補傳統式方式的欠缺。
酶底物法(enzymesubstratetechnique)的基本原理是:運用大腸菌群細菌能產生β2半乳糖苷酶(β2D2galactosidase)分解ON2PG(Ortho2nitrophenyl2β2D2galactopyranoside)使培養液呈黃色,檢測水樣中是否含有大腸菌群。運用大腸埃希菌產生β2葡萄糖醛酸酶(β2glucuronidase)分解MUG(42methyl2umbelliferyl2β2D2glucuronide)使培養液在波長366nm紫外光下產生藍色熒光,檢測水樣中是否含有大腸埃希菌。酶底物法有商品化試劑供應,實驗操作簡單,無需確認試驗,可同時檢測水樣中大腸菌群和大腸埃希菌。假如改變培養溫度,還可檢測耐高溫大腸菌群。該方式檢測周期短,18~24h即可報告結果。可見該方式的特點是節省了時間和人力。
酶底物法運用的優點:
1.準確可信
使用MPN法開展定量檢測,可直接檢測100毫升水揚中0-2419MPN目標細菌
檢出100ml水樣中單個的活性大腸桿菌群和大腸埃希氏菌,假陰性低
每個單位試劑可控制上百萬個異養細菌,假陰性低
無需驗證,準確性高于濾膜法及多管發酵法
符合中國國家標準GB/T5750.12-2006《生活飲用水檢驗標準》
2.簡單快捷
檢測時間不超過24小時,無需驗證試驗
簡單培訓就能輕松使用,手工操作少于一分鐘
不會因為過濾阻塞(濾膜法)或異養細胞的干擾(多管發酵法)而產生數據誤差
無需玻璃器皿清洗及菌落計數,減輕實驗人員工作量
適用于大量樣品的批量快速檢測
酶底物法的具體缺點:
培養基成分復雜,實驗室配制艱難,現階段只有進口的試劑可供選擇,促使檢測成本大為提升。假如能完成試劑的國產化,我相信其運用會運用很大地推廣。
針對污染比較嚴重的生活飲用水,酶底物法的定量檢測能力不如多管發酵法。碰到這類情況時如需運用酶底物法,則只能先將水樣適當稀釋后再開展檢測。